1月11日,就19省區中成藥帶量采購,國家醫保局價采司有關負責人和相關醫保專家接受《中國醫療保險》雜志采訪,該報道以“湖北牽頭19省聯盟中成藥集采取得突破為全國開展中成藥集采積累成功經驗”,明確表達了對湖北帶量采購的肯定態度。
值得關注的是,據國家醫保局官方網站的消息,2021年12月30-3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靜林赴湖北調研,聽取了湖北省醫保局關于鄂冀晉等19省份中成藥聯盟集中帶量采購進展情況。
在調研中,胡靜林強調,湖北省牽頭開展首次中成藥省際聯盟采購,體現了湖北省醫保局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勇于攻堅克難、敢啃硬骨頭的改革精神。本次中成藥聯盟采購取得重要突破,為全方位推進醫藥集中帶量采購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下一步精心組織落實集采結果,認真研究各方意見建議,推動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再上臺階。
在國家醫保局肯定下,相信湖北牽頭的19省區帶量采購聯盟的中選結果,本次中成藥帶量采購所帶來降價效應將很快輻射全國。而在有了中成藥帶量采購的成功經驗后,中成藥帶量采購推進的速度無疑將加快。
中選價格差距10倍?
醫保局將引導醫院優先選用低價中選藥
中成藥帶量采購一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早在2020年7月,國家醫保局組織召開座談會,就生物制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采工作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領域采購政策,推進采購方式改革。
2021年,作為國家試點,湖北省醫保局牽頭,聯合冀、晉、蒙、遼、閩、贛、豫、湘、瓊、渝、川、貴、藏、陜、甘、寧、新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19省(區、市)中成藥省際聯盟,開展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工作。
據介紹,該集采方案是由70余位醫療機構臨床專家、藥學專家、高校及行業政策專家組成專家組,為方案制定提供智力支持;通過10次專家研討會,3次湖北省內相關部門聯席會議,3次企業溝通會,以及2次19省聯盟地區聯席會議,*終確定。
作為國家中成藥帶量采購試點,該項集采一直備受關注。其結果出爐也引發行業熱議,尤其是中選藥品價格差異問題,個別品種在擬中選價格超過10倍。
對此,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表示,同種藥品間價格差異問題由來已久,成因復雜。價格高的有質量水平和品牌溢價的因素,也有存在虛高空間和成本管控能力弱等因素;價格低的可能體現成本管控能力強和市場策略等因素,也可能是品牌認知度低、療效認可度不足等因素,還有的存在過低價格而不供應等問題。
該負責人還表示,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的目的并不是拉平價格,更不是拉平生產企業的成本和利潤,而是著力去除或減少在企業實際出廠價和終端銷售價間不合理的虛高部分,改善不合理的銷售模式,讓中選產品不需要過度營銷即可獲得不低于原有市場以及更多的銷量,是一個集體去“虛胖”的過程。中選價是企業結合質量、療效、供應、信用等因素報出來的,價格上的差異也正反映了本次中成藥集采沒有“唯低價”是取,回應了行業的合理訴求。下一步,各地還會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采購規則,力爭實現更多元目標的平衡。
也有行業人士對趣學術表示,帶量采購其實都有一個行業熟悉規則和適應規則的過程,而從以往化藥帶量采購來看,規則并不是一步成熟到位。本次國家醫保局表態肯定湖北省中成藥牽頭的帶量采購,意味著未來中成藥帶量采購可能會以湖北省的帶量采購規則為基礎,在此基礎上不斷成熟。
行業擔心價格差異背后是對于銷量的擔心,擔憂價格變低后,銷量會同步下滑。對此,蔣昌松表示,本次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價格結果達到了預期,總體上符合量價掛鉤的原則,且絕大多數產品特別是采購量大的產品都達到了相當降幅。在后續勾選余量和采購使用過程中,醫保部門還會進一步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優先選擇物美價宜的中選產品。當然,也需要進一步總結中成藥集采經驗,完善規則,引導企業更好地競爭。
價格降幅不夠低,沒有擠干水分?
醫保局:不應以降幅評判集采結果
據湖北省醫保局介紹,本次中成藥帶量采購共有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擬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大降幅82.63%。根據19省聯盟年度需求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藥品費用超過26億元。
就此結果的評論走向了兩個極端:有人認為中選結果降幅太高,還有產品降幅達80%,不利于中成藥長期發展;另有人認為降幅太溫柔,未擠干水分,有產品個位數降幅中選并不合理。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表示,集中帶量采購就是要通過“招采合一”的辦法,事先明確采購量,從而保證中選企業不需要過度營銷就可實現銷量,破除不合理銷售機制對產業良性發展的阻礙,引導企業把精力集中到藥品質量療效上來。從長遠看,從導向以及幫助企業建立合理預期看,集中帶量采購有利于中成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說到具體品種降價幅度上,不應以降幅高低評判結果好壞。企業發展本身有高矮胖瘦之別,價格虛高的程度也不一,降價幅度不一也是正常的。總體上看,集中帶量采購相當程度去除了價格“浮腫”,引導企業去掉包袱再出發。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表示,開展藥品帶量采購改革的目標絕不是單純為了降價,更不是降幅越大越好,價格越低越好。企業成本不同、面臨的競爭格局不同、市場預期不同,因此作出的價格降幅決定有差異是完全正常的。在集采中,每家企業自愿參加、自主報價,給出的價格也應該是理性的、合理的。